欢迎访问飞易达医药信息网! 在线访问量:605
联系电话:0451-87065205 QQ客服:3325737480
当前位置:飞易达医药信息网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上海公布“五大新城”医疗资源配置

时间:2021-03-09 14:49:39浏览次数:2668

  来源:上海市卫健委    整理:飞易达医药信息网

  近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新城医疗卫生资源规划配置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每个新城至少设一家三甲综合医院、设置不少于一家发热门诊等要求。到2025年,上海将建成与新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整合型、智慧化、高品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此前(2021年3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5个新城将加快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向新城扩容下沉,按照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标准,加快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为落实市政府该《意见》,支持新城高水平规划建设,满足新城人民群众高品质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上海市卫健委制定了《方案》。

  至少设置1家三甲医院+1家区域性医疗中心+1家中医医院

  在机构设置标准方面,《方案》提出,新城应至少设置1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家区域性医疗中心和1家中医医疗机构,并根据健康需求,规划设置儿童、妇产、精神、肿瘤、传染病、康复等专科医院。新城应加强“平战结合”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救治体系建设,设置不少于1家发热门诊。

  同时,社会办医疗机构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诊疗科目设置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100张床位及以上的社会办医院设置、个体诊所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

  在床位设置方面,《方案》要求,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不少于6.5张,每千常住人口中医类医院床位数不少于0.7张,按60岁以上户籍人口0.75%的比例配置长期护理床位,按每千常住人口0.25张的要求配置康复床位。区域内每千分娩量产科床位数原则上不少于26张,每千名0-14岁常住儿童床位数不少于2.2 张。另外,要求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不少于3.0人,注册护士数不少于3.9人。

  “五大新城”具体资源规划配置定位

  《方案》具体要求,嘉定新城要推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医疗科研综合楼、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新院建设,推进区中心医院三期建设,改造区中心医院旧大楼。迁建区中医医院。新建嘉定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地新建区公共卫生综合大楼,新建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部、区牙病防治所分所,迁建区血站,改造区妇幼保健院旧大楼。引入骨科、精神科等社会办医类专科医院。

  青浦新城将着力打造示范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样板间,成为健康长三角建设的排头兵。将新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新城院区。迁建区中医医院,推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科教大楼改扩建及肿瘤放化疗中心项目,新建新城一站大居(二期)、四站大居和新夏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迁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建区牙病防治所、区眼病防治所。

  松江新城将推进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院区二期工程建设。推进松江区中心医院改扩建。新建方塔中医医院总部院区,推进南部院区改扩建。迁建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新建广富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三个基层医疗机构。迁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健康委监督所。新建区眼病防治所、区眼病防治中心等。引入国际品牌医疗中心,改扩建上海申园康复医院。

  奉贤新城将新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奉贤院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奉贤院区,建设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奉贤院区。推进区中心医院感染门诊加层等项目建设,新建区公共卫生中心,异地扩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等。

  南汇新城推进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医疗科研综合楼建设。新建浦东医院临港院区;引入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建设1家中医医院,迁建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新建临港公共卫生中心,推进急救站点补点建设等等。

  在保障措施方面,《方案》指出,市级建设财力对属于市级建设财力保障范围的规划项目(不包括投资体制需要另行研究确定的项目)给予全额定额支持。区级建设财力对属于区级建设财力保障范围的规划项目给予全额定额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项目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对于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医疗卫生设施,根据委市合作的有关约定,安排地方建设资金。

  声明:本网站的部分文章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改进!谢谢——飞易达医药信息网(www.fydyyw.com)

上一篇:新一轮基药目录调整来了 哪些品种将会被调入
下一篇:中国医保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调目录、推集采、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